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8 文化

最珍貴的寶貝,保存文化資產

從老屋開始 斑駁的牆壁,彷彿翻開了塵封的書卷般,將那些古老的故事與記憶,湧現於眼前。


那些祖先留下的,是述說桃園故事最好的開始

推開門,映入眼簾的是嵌入屋瓦的地面、經時間洗禮的斑駁牆面,以及使用老舊木樑柱製成的家具,「源古本鋪」因起源於古家而得名,在熱鬧的大溪老街上獨自靜謐,如同過去180年一樣,溫柔而堅定地佇立著。

「這裡的房屋很少在買賣,四五代鄰居都相同,我們家在日治時期是古裕發糕餅舖,舉凡生日、節慶,大家都會來買糕餅。所以從以前開始,這裡就是人們的集散地,很繁榮、有很多的故事。」源古本舖的老闆,也是古家第五代傳人的古正君說道。

十多年前,古正君在移民顧問公司上班,無法理解自家老宅的迷人之處,直到二度在國外看見家鄉的身影時,才使她動了返回大溪的念頭。

修建百年老屋工程浩大,不但耗費人力、金錢,也需要時間及耐心來細心維護。初期古正君苦無經費,也得不到街坊鄰居的理解,於是決定將房屋提報登錄歷史建築。廣告公司出身的她腦袋中有許多新奇古怪的點子,她找來鄰居的長輩們舉辦「不老職人」講座,請他們講述大溪的歷史與故事、一起辦活動,讓歷史老屋與在地人生活成為鎂光燈下的主角,活化了老屋、也讓長輩們有表現的舞台,並藉此提高百年老屋能見度,進而爭取到了修復房屋的經費。

想不到就此迸出了更多火花,促使古正君與當地居民發想更多精彩的活動,如時裝走秀、現代舞、品紅酒、藝廊和攝影展等,也參與了如台灣好基金會的光點修復計畫,賦予老屋全新生命,讓日常生活的場所,變成能大放異彩的舞台。「不要把老房子定義成只能展古老的東西,老房子不是負擔,它有很大的想像空間。」古正君說道。

建物修復與活化再利用

桃園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,保存許多具有建築特色或歷史空間意義的古蹟、歷史建築,為延續文化資產及保留城市的歷史記憶,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依據《文化資產保存法》辦理文化資產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等工作,在新建公共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,努力保存有特色的歷史建築,讓這些見證了桃園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物得以活化再利用。例如中壢馬祖新村、大溪太武新村和龜山憲光二村,屬於戰後的眷村聚落;中壢的中平路故事館、壢小故事森林與壢景町、龍潭的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等,屬於日治時期的日式建築;大溪林宅梅鶴山莊、蘆竹德馨堂等,則屬於臺灣傳統民居。

位於大溪區和平路48、48-1號的源古本舖亦是其一,透過文化資產保存,讓源古本舖結合大溪老街周邊休閒景點、帶動地方文化觀光產業,並於修復期間讓相關科系的學生可預約參觀,使其成為歷史街區保存修復的優良典範。

對於老屋修復的方式,古正君有著自己的堅持,堅持留下破碎的屋瓦,嵌入地磚中,使其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於屋內;堅持不以白灰重新整理牆面,選擇保留凹凹凸凸的痕跡,因為那才是它的味道;堅持不丟棄被白蟻啃食的木製樑柱與家具,經過切割後,將其變成了椅子、櫃子重新利用。

「我爸爸想保留房子的格局與樣貌,希望留下來是趣味的、有歷史的、有溫度的。」古正君笑著說明,她的堅持源自於父親對房屋的愛護。

保存,即是樹立歷史最佳典範

除了有形的文化資產,大溪也有著木藝、慶典及常民文化等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推動「教育推廣暨文化教育網絡計畫」成立街角館,整合共學行動夥伴等資源,並透過宿舍群修復作為營運基地,讓你我的家都是博物館,打造「大溪就是一座博物館」。

另外,也推廣「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」亦稱「迎六月廿四」,這是對大溪人來說相當重要的慶典活動,被視為大溪的第二個過年。市府透過木博館計畫,將大溪的各個街區串連,期望透過體驗及欣賞工藝美學,讓在地居民、遊客都能更深刻地感受大溪之美。

對於古正君來說,若要以一句話來總結她所做的事,那便是「過日子」。是的,這些都是屬於桃園的日常,豐富了桃園、讓當地人引以為傲,而桃園市政府也致力於保存及推廣這些文化資產,盼藉由良性的互動,讓空間得以被保存,並期許在日後能發展出更多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