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7 教育

升級教育與未來競爭力,從數位科技與雙語教育看桃園

桃園作為國門之都,生育率更是六都第一,教育是提升孩子競爭力及未來與世界接軌的能力。

大面的彩色螢幕,占了黑板正中央一半以上的位置。老師用著超大的觸控螢幕,帶領台下的小朋友大聲念出英文。「這個(互動螢幕)每天都會用到,每間教室都有。我們應該是桃園第一所每間教室都有的公立小學。」平鎮區文化國小老師范庭毓,一邊熟練的操作互動螢幕,一邊講解教室的科技設備。

透過科技輔助,達到更有效的因材施教目的

打開教室前門旁的推車,裡面放滿了正在充電的平板電腦,范庭毓說,每個來到這間教室上課的小朋友,都會到「平板車」前領一台上課:「平板是真的很需要,因為平板可以針對程度不同的小朋友,做出差異化教學。例如分配不同的主要任務,之後有加分任務,程度比較好的小朋友就可以做到加分任務;而老師就必須要很了解每一位學生,引導他做到適合的程度。」

文化國小是都市小學,任教於小學中的范庭毓說,正是因為在都市裡面,小朋友的程度差異很大,都市裡面的弱勢很容易被忽略「有些小朋友一年級就可以跟你英文對話,有些五年級還在學ABC。」范庭毓花了很多時間,不僅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,也要努力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狀況,做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。

透過科技,積極弭平教育斷層

桃園升格後推動「智慧學校數位學堂計畫」,目前已建置完成5,698間智慧學習教室,讓老師可以運用科技,做出個人化的差異教學。另外,為了避免數位落差影響教學平權,教育局每年編列3,000萬補助教學硬體設備給需要的孩子,也儲備電腦供學生使用。在Covid-19疫情期間,累積借出5,800台載具設備,也補助網路sim卡、分享器租用。

平鎮區義興國小家長塗淑菁,育有一對小學三年級的雙胞胎兄弟,對於數位教學有親身的體驗,「疫情期間因為遠距教學,我可以看到小孩他們的上課情形。外籍老師除了跟他們講解之外,本籍老師也會利用多媒體去做搭配,例如播放影片,或是直接示範。因為有時候肢體語言加上實際操作,小朋友學得比較快。」

義興國小是桃園「雙語創新教學學校」之一,目前有7所小學、3所國中加入計畫,共聘有100多位外籍師資,雙語學校每週需有三分之一課程採全英語授課。塗淑菁表示,「小孩在小的時候,對語言學習更敏感。有天他突然就跟我說『我們老師是從South Africa來的!』,他們就很自然的講出『South Africa』,不是說『南非』,我自己嚇一跳,等於說他們已經把英文接收到腦子裡面了。」利用沉浸式的語言教學,將英文自然融入小朋友的記憶中,不用強記死背是最好的學習方式。

連結在地,教育更有趣

范庭毓目前也是雙語課程教師,「我目前是負責一、二年級的生活課,以及五、六年級英文課。低年級生活課就是雙語授課,我們英語老師會準備如『在地美食』主題的雙語教學教材,就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桃園有什麼在地水果、食物。因為生活課、綜合課這種課程,跟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比較接近,所以他們會覺得有更多表現的機會,不會排斥,反而會比較喜歡上這種課。有時候我花很多時間備了一堂課,準備了很多遊戲,小朋友反應也很好的話,就會覺得很值得。」

對於桃園的教育,身為家長的塗淑菁表示,「我覺得學校沒有讓我可以挑剔的地方耶。現在又是疫情期間,其實校方跟老師都很努力,目前為止都還做得很不錯。」

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桃園是人口增加最迅速的城市,為了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環境,市府每年編列的教科文預算都占總預算比例的首位,持續為孩子打造永續創新的教育環境。